随州大洪山网讯:涢水和富水,是湖北境内两条普通的河流,他们拥有一个共同的著名的母亲——大洪山。涢水往北,见证了一座城府数百年的繁华荣耀;富水往南,谱写了鄂中大地令人感喟的雄奇史诗。
同源大洪山的涢水和富水
涢水发源于随州大洪山北麓,源头一支为大涢水,即洪沙河,源于灵官垭(坊间有多种说法);另一支为小涢水,源于小寨子山。大小涢水在上游我的家乡随县洪山镇汇成主干,原流经随县、应山、安陆、云梦、应城、汉川六县入汉水。1959年湖北省治理汈汊湖,改涢水下游由云梦东进孝感,至卧龙潭与澴水汇合,再入市境黄陂区与滠水并流,流经东西湖区北面,在汉口谌家矶入长江。涢水全长385公里,大部分在随州境内。涢水两岸,有数百条支流呈叶脉状分布,其中流量较大的有㵐水、溧水、溠水、均水、洑水、瀖水、浪水、漳水、漻水等,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水系,被称之为涢水流域。其流域大部在古德安府,又称府河。“涢水浓于酒,碧山俏似诗”。水光潋滟的涢水,是有着800余年德安府的记忆之根。
大富水是京山四大水系之一,发源于随州境内大洪山南麓的白龙池,它蜿蜒曲折,流向东南,从牛角尖山谷进入京山境内,经六房咀、厂河至双河口与小富水(即刘畈河)汇合,再经宋河、罗店抵徐店三叉口与石板河汇合,然后经田店进人应减县境,注入汉北河,在武汉东西湖汇入汉水。大富水河流长度182.5公里,在京山境内河道长62公里,集聚了京山县东北部大小支流40多条,形成一个脉络纵横、流域约1400平方公里的水系。
大富水流域是京山源远流长的古代文明摇篮。京山最早见于史书的地方新市,就在富水之滨。西汉末年王匡、王凤、王常领导的著名的绿林起义发源地正在此地。
历史上的涢水和富水,白帆点点,桨声阵阵。1958年以前,府河木船可从武汉直航随州环潭、安居,通航里程达249公里,“环潭的房子、安居的娘子”成为涢水人脑海中鲜活的记忆;1967年以前,无数兰舟满载汉口物产、应城膏盐沿富水蜿蜒百余公里,直达京山宋河,富水成为流金淌银的富裕之水。涢水和富水就这样带着无数渴盼的眼神,汇入广阔的江海,成为荆楚大地分外夺目的流动风景线。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涢水和富水,是数百万鄂中儿女共同的母亲河,是铭刻他们一生的故乡图腾。然而恐怕很少有人知道,这两条本可称为兄弟的河流,却曾经大动干戈,成为大洪山历史上一道耐人寻味的历史公案。
鲜为人知的京随争水案
笔者查阅了湖北省档案馆,初步还原了事情的原委。1947年春,随县参议会第一届第二次大会通过了建设部门的一项决议案,该案由周容生所提,案由为:拟请导引大洪山白龙池之泉水注入涢水以利灌溉而加强运输案,该案称:大洪山白龙池之泉水来源甚大,水位甚高,颇堪利用,若将其导引经灵官垭注入长岗店上七里冲与涢水会合,则涢水来源增大,既可用以灌溉沿流域之田亩,复可加强运输,一举数得,利莫大焉。
该决议案提交很快提交给了随县政府,随县县长刘楚材于1947年8月向湖北省政府主席万耀煌发去公函,垦请省政府批准随县导引大洪山白龙池之泉水注入涢水的请求。
在向上级机关提交公函的同时,随县第三区区长褚建儒已经组织人工力量到灵官垭开渠,欲引白龙池泉水入涢,这引起了京山方面的强烈反弹,1947年8月29日,湖北省参议会参议长何成濬向省政府主席万耀煌发去一份公函,该函称:
接京山县参议会八月十日代电称:经查富水河流由京山直贯应城入黄金口于涢水汇合,长达三百余里,不仅舟楫交通是赖,抑且所灌水田达百万亩。近随县洪山长岗等乡派武装部队二百余人,督率民夫千余人在大洪山灵官垭挖掘天然山脉,截断白龙池富水来源,企图使水改向长岗方向逆流,似此只顾少数乡份之小我私利,抹煞沿岸数县公益,且枯绝赋命损人利己因私害公,莫此为甚,亟请钧会查核垦祈主持正义,抑制强梁,保障水源挽救赋命是祷。正审议间,复接该县县长曹勖来文电称:顷据报本县县北沿富水受益乡份宋河、复兴、三阳等九乡镇鉴于随县长岗等乡封锁京随交通,日夜进行阻绝富水水源工程,所有民众感受生存严重威胁,自动筹款集械,登记壮丁,组织获源委员会,宣称不惜以生命争取合法权益,乱机危急变且不测,除接力制止并分电外,谨再电垦迅饬随县政府对上项阻绝富源工程速采有效制止为祷。此公函已提本会第一届三次驻会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决议,函省府先行制止,并令京随两县县长议长等协商办理。
1947年9月3日,湖北省政府令饬驻随县的省第三行政督察区(管辖随县、京山等10县政务)制止了随县导引白龙池的行为。
1947年11月12日,随县旅武昌同乡会理事长何懋周以随县旅武昌同乡会的名义向湖北省政府主席万耀煌发去特电,他在电文中呼吁:导引此水(白龙池)并无损京山人民,自不得任其阻挠,用特电垦钧长俯察事实,迅赐准予本县白龙池引水工程复工,以谋水利而平公愤。此电最终没有改变省府叫停的决定。值得一提的是,何懋周正是随县籍高官何成濬(籍贯随县厉山)之子,甚至可以揣测,何懋周的呼声也代表了何成浚护佑桑梓的内心倾向。
是不是真的将白龙池导引至随县,富水水源就会断流,影响富水沿岸人民的生存呢?历史允许假设,但恐怕不会提供答案。
纷繁的烟云已经远去,当年京随争水中随县掘水之地灵官垭地势奇特,环境优美,如今是随州大洪山风景区一处知名的景点,灵官垭因灵官庙得名,此地古时建有灵官庙,庙门曾有对联“苍松翠柏长生地,绿水青山古洞天”,横批“庇护一方”。据上世纪80年代出版的《随县地名志》记载,灵官庙在京随争水中被毁。空空如也的遗址,不正是京随争水案留给当代的遗响和反思么?
位于大洪山宝珠峰、斋公岩、唤狗山三峰之间的白龙池水质优良,终年不涸,在京随争水案中,这泓碧水之于随县,是“近水楼台难得月”,之于京山,则是“太岁动土岂能容”,京随争水案过去了60多年,今天同处大洪山两地的随县和京山人读到这段历史,不知该做如何感想呢?
京随争水案折射出大洪山两侧的随京地区缺水的无奈,随县境内虽有五大水系,但均为客水过境,汛期河水横溢成灾,水去成旱。京山的水资源主要是地表承雨径流和地下水,富水是京山四大水系中唯一的一条客水,水量也最大。在京随争水案发生的十余年后,在湖北历史上著名的“布衣省长”张体学的先后主持下,1965年涢水流域第一个大型水库琵琶咀水库(大洪山水库)动工,将源自灵官垭的汩汩清泉汇成一潭;1970年富水流域第一个大型水库高关水库开建,承接来自大洪山白龙池大富水的源头活水。
青山一道同风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涢水与富水的相亲相杀,正是京钟随三地关系欲说还休的形象写照。翻检历史,有着“鄂中绿宝石”之誉的大洪山的荣耀其实是三地共同书写的——西汉末年,以陈牧、廖湛为首的随县平林兵和以王匡、王凤为首的京山新市兵并肩作战,推翻了王莽王朝,为建立东汉立下了不世之功,史称“光武中兴,兆于绿林”,“绿林好汉”从此响彻神州大地,成为中华文化的一个经典符号。清康熙年间,皇帝诏各省描绘所辖名山进呈。湖北省随县、京山、钟祥三地联合绘制大洪山地图,和太和山(即武当山)一起供皇帝御览,并编有5卷《大洪山志》。从此,大洪山被列为全国120座名山之一。1988年,在随京钟三地的共同努力下,大洪山和张家界、九寨沟一起,被国务院命名为第二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景区总面积350公里,横跨随州、京山、钟祥三地。
然而在外表光鲜的背后,却是大洪山一区三地分割的尴尬,湖北日报记者曾撰文发出这样的浩叹:大洪山三地分治之惑——3个4A景区为何组不成一个5A?1996年国家建设部对大洪山风景区总规划批复时,就强调“湖北省及随州、钟祥、京山三市县要按照有关规定,建立有权威的管理机构,对风景名胜区实行统一规划和管理。”但由于种种原因,该建议迟迟难以推进。
“汉东地阔无双院,楚北天空第一峰”。巍巍大洪山多像一只横卧江汉、蜿蜒荆襄的凤凰,一北一南的涢水和富水就是两只金鹏,只有张开双翅,大洪山才能穿破层层云雾,飞出楚北的天空,飞向更加辽阔的舞台。
巍巍大洪山更像一本构思精巧、内容博大的奇书,宝珠峰、洪山禅寺、白龙池、仙人洞、黄仙洞、娘娘寨、绿林寨、美人谷,以及星罗棋布的红色及抗战遗址,都是值得细细品读的华章,倘若抽去任何一个章节,这本书的厚重和精彩都会大打折扣。
青山一道同风雨,明月何曾是两乡。涢水和富水,它们都发源于同一个母体,这两个看似背道而驰的流域其实有不少相似之处,随县涢水流域出产一种特殊的蔬菜泡泡青,唯此一家,别无分店,京山富水流域宋河镇的土地则长出和泡泡青相似的乌白菜,远近驰名;涢水和富水流域都盛产白花菜,叶绿花白,味道绝佳。凡此种种,正是大洪山留给涢水和富水的显著胎记。在大洪山母亲的默默注视中,涢水和富水如同两个暌违的兄弟,在汉水会合之后,又欣欣然并肩前行,奔向广袤的海洋。
痴情于大洪山的随州本土作家樊友刚曾经这样深情地写道:发源于秦岭南麓陕西宁强县境内的汉水,奔流1200公里后便进入江汉平原,它在这里迎接最后一座山脉输入的山泉,这座山便叫大洪山。大洪山是京钟随共有的文明福地和精神家园。涢水悠悠,富水悠悠,大洪山敞开慨慷博大的胸怀,用它甘甜的乳汁哺育了生生不息的鄂中儿女。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走出小我的窠臼,放宽历史的视界,向世界展示一个全面、立体、真实的大洪山——我想,这一定是昼夜奔流的兄弟之河——涢水和富水共同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