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洪山故事]随侯获珠:珠光宝气大洪山
2024-04-12 13:07:56   来源:    点击:

  诗人李白在赞美随州时,不忘一个“珠”字。其云:“彼美汉东国,川藏明月辉。宁知丧乱后,更有一珠归。”

  这是很有道理的。战国时期的随国在政治上已经不见于经传,但是一个“珠”字却叫响了随国。因为在先秦时期,随国国君确实拥有一颗与楚之和氏璧、宋之结绿齐名的“至宝”,就是这颗随珠,使随国在整个战国时期显得珠光宝气。

  随侯珠的来历有十分传奇的色彩。清同治年间所修《随州志》曾有提及,其云:“随侯救蛇,事见《淮南子》及《搜神记》,其说略同。明知州王纳《言随珠堂记》云:随侯救蛇,楚而得珠,其言楚者不知何本。至旧志有蛇衔珠吐于堂外曰:‘我龙王子也,感君活命,以来报德。’随侯得珠进于楚王。其得珠进楚王事又不知何出,且蛇作人言益怪。”

  更让人惊奇的是,这个神奇的传说与大洪山有不解之缘。

  大洪山主峰叫“宝珠峰”,峰是“珠宝”。同时,大洪山脉与龙又紧紧相联,我在前面已经指出,这座山是龙兴之地,其许多地方都是以“龙”命名,曰青龙,曰黄龙,更曰白龙。山即为珠,又特称龙,龙缠宝珠,且此“珠”此峰为随侯所有,这不正好与“蛇衔明珠”的传说暗合吗?在随州这块热土上,也许只有大洪山龙缠宝珠内在气质能与“蛇衔明珠”的传说相吻合。

  当然吻合仅仅是吻合,更重要的是随侯珠确实与大洪山有关。

  我们先从随侯珠的性质说起。东汉张衡在《西京赋》里说:“流悬黎之夜光,缀随珠以为烛。”班固《西都赋》:“随侯明月,错落其间,翡翠火齐,流耀含英,悬黎垂棘,夜光在焉。”是知,它是一种明月珠或夜光珠。

  有人认为它是珍珠。《史记·龟策列传》记载:“明月之珠,出于江海,藏于蚌中。”可是淡水珍珠一般比不上随侯珠之大,且珍珠的成份是碳酸钙,容易分解很难流传于百年以上。而从墨子记随侯珠到李斯谈随侯珠中间已隔数百年,如果随侯珠是珍珠的话,其到李斯时代早就分解了。

  有人根据随侯珠于夜间发光的特点,随侯所拥有的真珠是金刚石。其理由是金刚石属于晶体,多呈珠球状,无色透明、光泽强烈。不过也有人提出疑问:金刚石在日光曝晒后,随在暗室里可以看见不同颜色的磷光。且随侯珠一寸有余,而金刚石似乎没有如此之大的。

  问题是,随州地区存在藏有金刚石的矿带吗?这个问题,湖北省地质矿产厅高级工程师郝用威通过长期的地质调查后发现,在大洪山北麓与桐柏山南麓之间,有宝石级金刚石存在。如果随侯珠是宝石级金刚石的话,那么随侯在大洪山北麓与桐柏山南麓之间发现此宝,是有可能的。

  随侯珠出于随地,这是没有任何争议的。但它究竟是出于大洪山,还是出于桐柏山,也似乎是个谜。《水经注》将随侯珠放在“涢水注”中加了记述,而涢水源于大洪山,这似乎说明大洪山是随侯珠的原产地,但是文中又丰常清晰地交待随侯珠是在溠水河畔的断蛇丘发现的,溠水起源于桐柏山脉,这意味着随侯珠的原发现地是在桐柏山脉。

  但是专家郝用威对断蛇丘的实地勘探的结果显示,随侯珠出于大洪山。郝用威在实地勘探中发现《水经注》所载与断蛇丘的实际地貌、河道不符,断蛇丘与现今的溠水相距甚远。从古河道的残迹与航空照片影像分析,他认为此种不合是由地壳升降和山洪爆发等自然运动的结果,所以在今天的溠水一带难以找到随侯珠的踪迹。

  受溠水故道变迁的启发,郝用威将溠水流域与大洪山麓联系起来,并对大洪山麓进行了实地考察。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他在钟祥市九花寨的山中惊奇地发现,这里存在着大量的金伯利岩。金伯利岩因首见于南非的金伯利地区而得名,是一种基质不含长石的偏碱性超基性岩,在地质学家的眼里,它的发现就意味着有宝石、金刚石的发现。这一重要发现,使郝用威想到了文献中的随侯珠,并将随侯珠与金刚石挂起钩来,大胆提出了随侯珠极有可能是金刚石的猜想。1978年11月,上级部署寻找金刚石,郝用威带领地质队员们走进大洪山麓,很快就在布满金伯利岩的花山群中发现了第一颗金刚石,尔后在近百平方公里的面积里发现金刚石出土点20余处,共捡到金刚石40余颗。这些金刚石虽然不似传说中的随珠那样大,但其特征是一致的。1991年春天,郝用威在全国宝石矿物学会上宣读他的科研报告——《随珠探源》,力证随珠系宝石级金刚石,而大洪山则是随珠的“温床”。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大洪山禅文化论坛简报】第7期:湖北大洪山禅文化论坛分论坛海内外与会代表深入交流研讨中国禅文化海外的传播和影响(二)
下一篇:打卡秋日大洪山 登高望远正当时

    程力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 销售:张经理
  2. 24小时服务热线
  3. 135-7777-8888
  4. 地址:湖北随州南郊平原岗程力汽车工业园